今日聚焦 微视界 民法解析 热点追踪 理论研究 媒体解读 市场要闻 民生热点 健康之路 生态旅游 经济观察 市场调研 法治再现 文化生活 产经能源 直播视频 金融保险 社会服务 医疗卫生 图片新闻 法治专题 科普教育 民法访谈 民法智库
焦点新闻
医师法如何落地,听听医师怎么说?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师群体共话法律五大关注纪实

核心提示: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医师法。这部法律将为保障医师合法权益,规范医师执业行为,加强医师队伍建设,保护人民健康,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有效法律保障。近日,《中国人大》记者实地采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医师团队,听工作在一线的医师群体讲述他们对医师法的五大关注和他们赓续医者初心、用专业匠心守护生命的感人故事。

关爱医师,守护健康。医师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基础,是保障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医师队伍建设,强调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崇尚医德、钻研医术、秉持医风、勇担重任,努力促进医学进步,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关心爱护医师、保障医师合法权益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医务人员是最美的天使,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要关心爱护医务工作者,弘扬先进事迹,加强业务培训,支持开拓创新,帮助解决困难,推动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为了促进高质量医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医师管理和保障,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该法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与时俱进修订医师法 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法律保障

现行执业医师法自1999年施行以来,对加强医师队伍建设、保护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医师队伍建设与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执业医师法迫切需要修订。

2021年1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对医师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之后,医师法草案首次公开征求意见。6月,医师法草案二审稿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

医师法共计7章67条,包括总则、考试和注册、执业规则、培训和考核、保障措施、法律责任和附则等内容,重点围绕加强紧缺专业医师培养、加强基层医师队伍建设、保障医师合法权益、规范医师执业行为等方面进行规定。其中,明确规定每年8月19日为中国医师节。该法将为保障医师合法权益,规范医师执业行为,加强医师队伍建设,保护人民健康,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有效法律保障。

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图为8月17日,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摄影/马增科

完善医师权益保障 让医师“放心救人”

7月6日,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衢化街道学院路与七溪路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正驾车在路口等红灯的全国人大代表、衢州市人民医院院长助理陈玮立刻跑到伤者身旁展开紧急救助,直到将患者送上120急救车。近年来,诸如此类的医生急救事件时有发生。面对突发情况中患者的求助,医生往往挺身而出,用行动证明“生命至上”。但“事后反咬”、医生救人遭索赔的极端案例也偶有发生。

为鼓励医师积极参与公共场所的救治活动,医师法第27条明确,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国家鼓励医师积极参与公共交通工具等公共场所急救服务;医师因自愿实施急救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医师法切实保障医师的合法权益,明确在外急救免责的相关规定,是法律回应社会关切和坚持公平正义的体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王鹏远对这一规定表示支持。他认为这项规定是为医者仁心提供了法治保护,免除广大医师的后顾之忧,让医师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勇敢地“该出手时就出手”,让更多的生命获得及时救助。

除了为善意施救提供制度保障,让“白衣卫士”获得更多尊重和保护,医师法还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增设“保障措施”一章,将“保障医师合法权益”置于立法目的之首,并在总则中明确医师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医师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在加强医师执业安全上,医师法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阻碍医师依法执业,干扰医师正常工作、生活;禁止通过侮辱、诽谤、威胁、殴打等方式,侵犯医师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医师法明确,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完善安全保卫措施,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时主动化解医疗纠纷,保障医师执业安全。

保护医务人员正常执业安全,法律制度是基础也是关键。王鹏远表示,2020年6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给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新通过的医师法更是以法律的形式将保障医师执业安全理念确定下来,在法治的加持下建立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和社会氛围。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王鹏远在病房查看病人康复情况。摄影/《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冯添

规范医师执业行为 明确“超说明书用药”合法性

医师法在对保障医师合法权益作出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同时,也进一步完善医师执业规则,加强医师执业规范,切实维护患者权益。

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强的实践学科,患者方往往缺乏足够的知识和信息来做判断,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特点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焦虑,有时也会产生“是否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过度治疗”这样的疑问,在一定程度上对医患信任产生伤害。

杜绝过度医疗,重在制度建设。医师法完善医师职责和义务,明确医师应当遵循临床诊疗指南,遵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医学伦理规范等,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开展医学临床研究中,应当按照规定履行告知义务或者取得知情同意。明确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发现有关情形应当及时报告。明确医师不得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不得对患者实施不必要的检查、治疗。

在规范医师执业行为、避免过度医疗方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有相应的制度管理。“在医院管理上,杜绝开处方、开检查与医务人员绩效收入挂钩的现象。我院现行的绩效方案,不与医疗收入、检查收入相关,主要考核岗位工作量、工作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患者满意度这六项体现公益性的指标,达到了促进规范执业、杜绝过度医疗的效果。”王鹏远介绍说。

此外,明确“超说明书用药”合法性问题是医师法的另一大亮点。医师法第29条规定,在尚无有效或者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医师取得患者明确知情同意后,可以采用药品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实施治疗。该规定在严格规范医师用药行为同时赋予医师更多诊疗自主权,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马靖参与了第一批国家医疗队驰援武汉的救治工作。面对这一具有突发性、未知性的疾病,用哪些药、如何用药成为医师最关注的问题。对于医师法首次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超说明书用药写入法条,马靖认为这是尊重科学的体现。“药品说明书的形成需要大量证据、反复检测,相较于临床来说是较为滞后的。医师法新规定给了医师医治病患的底气和保障,给患者更多生存的希望。”

在明确医师管理上,医师法进一步完善医师考试和注册管理制度。将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最低学历由中专提升为大专并规定相应过渡机制。王鹏远认为,医师行业是高度专业化的行业,承担着治病救人的重要使命,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对医学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适应形势作出调整和提升,正是法律与时俱进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


《中国人大》记者实地采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医师团队,听工作在一线的医师群体讲述他们对医师法的五大关注和他们赓续医者初心、用专业匠心守护生命的感人故事。摄影/《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冯添

加强基层医师队伍建设 使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

据统计,2020年,全国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共计408万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提升医护人员培养质量与规模,扩大儿科、全科等短缺医师规模。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医师法以强基层为重点,推动基层医师队伍建设。

医师法规定,在允许医师依法开展多点执业的同时,国家鼓励医师定期定点到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主执业机构应当支持并提供便利。为更好保护基层医师权益,医师法明确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医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津贴、补贴政策,并在职称评定、职业发展、教育培训和表彰奖励等方面享受优惠待遇。

在2019—2020年间前往西藏开展组团式援助工作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姜勇对此颇有感触。西藏地处偏远高原地区,生存环境较为艰苦,白内障、高血压和骨关节疾病发病率较高,医疗资源也相对匮乏。在那曲市茶曲乡昂永村开展送医送药下乡工作的过程中,姜勇检查出一位七十多岁的患者患有结肠癌,随即为她进行手术治疗,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姜勇告诉记者:“从长远来看,鼓励优秀医疗人才向基层医疗单位流动,帮助基层医院和当地老百姓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平。”

同样有着援藏工作经历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侯新琳,在2015—2016年间,曾前往海拔5373米的行政乡普玛江塘乡义诊。侯新琳所在的医疗队在当地开展健康体检,发现许多孩子都多多少少存在健康问题。其中给侯新琳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不少孩子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这是一种遗传相关疾病,在产前就可以被诊断,但出生后的矫正很难。“作为援藏的医生,我们有责任将当地的医生带起来、教得会,让他们继续在各个县乡村发挥作用。有了这种爱心和专业的传递,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和扩容就会更有意义。”侯新琳说。

除了西藏,其他边疆地区也是“强基层”的重点地区。2015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陆叶参加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赴内蒙古自治区医疗队。在兴安盟时,一位病人家属专程找到她当面致谢。原来,半年前,这位病人在生产后出现便失禁的情况,由于在当地治疗没有效果,患者选择来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过陆叶的康复治疗最终痊愈。陆叶告诉记者:“边疆地区医疗基础薄弱,我们需要将一些技术和理念带到基层去,才能更好为老百姓服务。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医师法突出‘强基层’,有力促进地区之间医疗机构的帮扶协作,进而提升边疆医疗服务水平。”

作为医疗行业的国家队,多年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积极帮扶基层和落后地区,目前开展组团式援藏、援疆、支援山西永和县、河南兰考县、安徽临泉县等长期性帮扶工作,为老少边穷地区开展大量技术培训、送医下乡等活动。针对“强基层”这一卫生健康工作重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通过与北京周边区级医院如北京密云区医院合作,提升当地医疗水准;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筹划共同建设区域医疗中心,重点提升当地妇儿诊治水平;在城市区域内尝试与基层医疗单位结成医联体,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向外、向基层辐射。

促进中西医结合和医防结合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为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师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医防结合,对此作出相应规定。此外,医师法进一步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明确医师协会等有关行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和医师执业规范,维护医师合法权益,协助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

自201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立以来,中国医师协会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的组织、管理、质量提升和评价等工作,为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做了大量重要工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教育团队承担相关制度的设计与论证、参与国家级基地的动态评估、住院医师水平测试的命审题工作、管理者与师资培训等相关工作,同中国医师协会一道为医师培训规范化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人大》记者实地采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医师团队,听工作在一线的医师群体讲述他们对医师法的五大关注和他们赓续医者初心、用专业匠心守护生命的感人故事。摄影/《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萍

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威胁。为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广大医护工作者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日夜奋战,救死扶伤,发挥重要作用,作出重大贡献,收获全社会的尊重认同。

2020年1月26日、2月1日、2月6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先后派出3个批次、共计136人的国家抗疫医疗队,由院长刘新民亲自带队,奔赴武汉。这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05年建院史中是派出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援助医疗队。截至4月6日返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疗队在武汉累计工作72天,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15人,累计治愈出院100人,努力完成党中央提出的“降低病亡率、提高治愈率”的医疗救治工作总体要求,为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贡献重要力量。

尊医重卫,不仅仅要体现在疫情防控时,更应成为全社会的常态。此次医师法为医师合法权益、医师队伍建设、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对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疾病,医务人员和患者是共同斗争的战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患之间只有相互信任、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好的战果。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对抗疾病的能力不断提升。但医学的特征和宗旨没有变,‘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仍然是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仍是医者的崇高精神。”王鹏远说,医务人员应始终牢记从业的初心使命,用最温暖的人文关怀,最精湛的专业技能,为人民群众更好服务,践行职业誓言“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责编:赵紫婷

校对:赵紫婷

监制:张  云

返回列表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